正文页

内换皮外融资 手游圈的黑魔法

2015-06-17 10:10 IT经理世界

0

  凡有光的地方,必有影。手游市场蓬勃向上,造富不竭的阳光下,也有人借各种“黑魔法”在暗影中为自己攫取利益。正如刘易斯在《为繁荣辩护》中所言:“一场没有欺骗的繁荣,就像一条没有跳蚤的狗一样难找。”

  从2012年开始,手游经历了萌芽、成长两个时段,迅速进入蓬勃期,一时间,老牌游戏公司的老人们纷纷自立门户,迅速拿到投资,做大用户量及收入流水,快速致富。以致他们的旧主也看准时机,纷纷转型手游,以其概念IPO或在资本市场刷脸,将市值急速推高。而更为传统的企业,则看中这火爆的概念,纷纷“买买买”,并入各类中小团队,转瞬变身资本面前的红人。

  然而,无论是自立门户,还是老牌转型,真正独创一款颇具新意的游戏难度太大,于是,更多人学会“换皮”(盗版代码,只改细节设定,快速上线)讨巧,而被模仿者却没有制衡手段,各种无奈;另一方面,更多“买买买”的过程则盘根错节,专业、非专业信息严重不对称,让更多投机者有了台面下辗转腾挪的空间。

  于是,“黑魔法”下,深谙者赚得盆满钵满,被欺者只能暗自神伤,阳光中繁盛的手游产业因此遭遇阴霾。

  内行玩“换皮”

  将时间拨回到2013年,移动互联网市场,强大的人口红利与游戏巨头入场的合力,引爆了手游的这波浪潮。这个时间点,就是雷军所说的“风口”。

  此后半年,手游的狂飙突进堪称野蛮生长,基于市场的强力扩张,大量的游戏开发商介入其中,试图在这个时间窗口抢夺最佳站位。这些新进者在给手游带来大繁荣的同时,也催肥了畸形的市场,制造了新的乱象。

  “从那时起到现在,换皮都是流行于行内的做法。”某手游公司创始人邢仲齐(化名)这样告诉记者。

  正如《创新者的窘境》中所示公理:“技术越进步,产品生命周期的更迭将越短”。高度发达的移动网络和开源技术下,手游的生命周期极短,一般几个月到半年,长些的也不过一年。以至于,对游戏开发商而言,研发求快,上线求“爆”,便是不二标准。

  然而,费心竭力地去开发“爆款”手游绝非易事,即便有彪悍团队在手,也未必能保证游戏成功的几率。毕竟,手游还是 “艺术与技术的结晶”,艺术的成分就决定了成功的偶然和不可控。就像上世纪80年代著名的“黑岛工作室”,曾经连推数款精品游戏,名声大噪,但后来,任性地研发、推翻、再研发,也未曾延续传奇,只能走向破产。

  由此,越来越多的内行里手明白原创“爆款”游戏的艰辛,便转换轨道,走上抄袭的“换皮”之路。

  所谓“换皮”,就是找出一款正当流行的游戏,不改变游戏主程序,保留体验良好的玩法、主线、流程等,只是简单更换人物美工、场景设定,由此简单“整容”,迅速将游戏推向市场,在被抄袭对象大红之际,为自己捞一把快钱。

  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令研发周期大大缩短,更可节约大量研发人员开支。要知道,好的主程序设计,主游戏策划等职位,不仅要年薪百万,更须股票多多的“金手铐”才能套牢。既然能换皮,何必再去费力却未必讨好地原创?

  “而被抄袭者,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应对。” 邢仲齐说道。据他所知,曾经有家被抄袭的公司,凭借自己手游的软件著作权起诉 “换皮”的抄袭者,官司一起,对手不仅借势网络水军混淆视听,做大声势;还花大价钱在各App渠道刷榜,冲击朋友圈。

  结果,不过一个月的时间,“换皮”者名声大噪,又借官司开庭,好好消费了一把原创者……就这样,原本籍籍无名的被告被热炒成一流游戏公司,游戏的分发、安装量屡创新高,玩家充值也不断飙升,不足两月便做到月流水千万元,净利润超70%,夺取原创者3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一年以后,最终审判结果是起诉方获胜,“换皮”者被判赔偿原创手游公司20万元,但这还不及其巅峰时的单日流水额。此时,双方争议的那两款手游已步入衰退期,起诉方不愿再纠结,被诉方欣然付出赔款。但结果,被抄袭者是典型虽名誉上赢了官司,但输了利益,而且输的一败涂地。

  类似的案例还发生过几次,但结果惊人的一致。最终,内行人明白,面对抄袭者,打口水仗、起诉,只会给对方做了嫁衣裳,无奈下,反倒不如集中精力,不断创新、优化游戏本身,开发新作。

  其实,游戏的历史有多久,“换皮”的玩法就有多长。国内相关法律条规的不健全,令某些投机者,有了攫取暴利的机会。然而,随着手游的复杂度越来越高,主程序与各细节关联深化,“换皮”的难度加大,成本激升,“换皮”的黑魔法正变得不再屡试不爽,相对地,反倒是“资本”的黑魔法愈演愈烈。

  外行资本“被玩”

  但凡谈及资本,便少不了“黑手套、白手套”的故事。如今,“两付手套”齐上阵,还是因为手游是个热得发烫的领域。

  数据显示,当下,即便最强悍的手游付费渗透率,也不过5%左右,每个月玩家平均付费刚超过日本的1/4的水平。可以想见,只要方法得当,未来几年,手游“玩家们”完全可以做出几倍于现在的“蛋糕”。

  最近一年,越来越多的人杀入这片理论上的蓝海,“书写”各种奇葩故事。他们瞅准了这个号称变现最快的领域,学会了从原教旨理想主义、消费主义脱出,用精致的利己主义来玩转投资人和投资人的钱。

  比如,西南某游戏创业基地,80后的秦渊(化名)号称自己曾是某游戏巨头的主程序设计师,主美工设计、主游戏策划也是“老咖”,已经拿到项目代码,用1个月时间改出一个demo版本,开始在圈子里“低调”地寻找传统企业老板,欲求天使轮。

  最初,秦渊放风说只需几十万元,维持人力成本和其他基本开销,一副游戏大梦想家的做派,很快便吸引了70万元投资。但在开发过程中,另一幕很快上演,秦渊团队对投资人称,游戏是全球化产品,其效果只有上海的美术外包公司才能呈现,但是需要120万元的费用。如果节约成本,寻普通外包公司做事,会影响到游戏品质,将来,在游戏代理、发行上,可能造成致命的影响。

  于是,来自传统行业的投资人打听了一下,好的美术外包确实不便宜,而且原本70万元的投资所占股份并不能带来多少回报,追投能提升占股比重,会带来更大回报,所以很爽快地答应再投入120万元。

 

  然而,事实是,小秦所谓的美术外包公司其实就在当地,外包费用不过20余万元,其余的近100万元,双方早有协议,按照扣点,辗转通过各种费用“洗”出来,实际由开发团队私下分账了。

  几个月后,原定出程序包的时间到了,但小秦团队用各种问题搪塞,投资人不明就里,但他知道继续投入,就是继续亏钱,思前想后,只得悻悻出局。如此两轮下来,投资人让小秦团队几人,10个月轻松私分约150万元。同时,小秦项目并未终止,他换个地方,重新注册公司,此时,游戏完成度已经有70%,这样高的完成度,很容易以“需要推广费”为由,换一个投资人再拿新一轮投资。

  不过,小秦这样的玩法,最多算小打小闹,真正厉害的,是更大的资本操作。

  混迹风投圈多年的黄华继(化名)告诉记者,有些手游开发商借助资源,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做出”漂亮的充值流水,从后台来看,“玩家”们来自五湖四海,且高流水人群特征极符合业内常识,成绩单靓丽。此后,再借助刷榜,很容易将一家小公司推成所谓的“业内巨擎”,“至少在外行们看来的确是这样”。

  之所以如此费心耗力,就是为了说服上市公司购买这家公司,毕竟,手游概念就像兴奋剂,足以让一家股价疲软,英雄迟暮的传统公司焕发第二春。某些收购方的负责人,其实也是这类游戏公司的“合伙人”,台面下的利益已经绑定,尽职调查、周全询问、估值方法上还有很多空子可钻……最终,小公司大估值被收购,上市公司股价得概念猛涨,各得其所,最终受伤的,恐怕只能是股民。

  在手游的自由市场下,熙熙为利来,攘攘为利去,按巴菲特的说法:“只有潮水退了,才看得见谁在裸泳。”其实,对各方而言,更好的办法是,参与其中前,就擦亮自己的眼睛,看紧钱袋,不做手游“黑魔法”的牺牲品。

相关新闻

热门工具

返回顶部

微信扫描打开APP下载链接提示代码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