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页

以色列装甲兵作战理念第四季

2016-12-16 16:40 97973手游网

0

  自1948年以来的建国史,就是一部以色国防军的浴血征战史。不过以色列地少人稀,国土面积仅1.49万平方公里,且多为沙漠荒滩,人口勉强超过700万,又身处四战之地,三面为深怀敌意的强邻环绕,一面临海,地缘形势糟糕的简直令人绝望-----事实上是要以一已之力抗击着整个阿拉伯世界(美援决定不了一切,也不是所有拿着美援的国家都能作到这一点)。为了让自己这个渺小而坚强的祖国存在下去,在历次以弱胜强的命运之战中,以色列国防军反倒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作战理念。

  反思与理念的重构

  六日战争以色列引人注目的胜利制造了一个以色列的包袱。以色列人期望他们优势的军队在下一场战争中迅速、决定性并以相当小的伤亡取得胜利,结果以色列军队感到有必要(也许是无意中)计划重复这一表现。当下一场战争被证明是极度困难和损失惨重时,以色列的感情在战后变得更激动了。作为这一切的结果,虽然1973年11月准备开始执政的工党联盟发表了经过修改的竞选宣言,摒弃了10月前以以色列的要求为条件的绝对和平的胡言,代之以“可以防守的”边界的说法。但它又再三重申,以色列不承认1967年6月4日的边界,并否认巴勒斯坦人有安排他们在西岸的民族存在的自由,无论以他们希望的任何方式。只有一个非常不明智的政府和军事机构,才会让首次攻击的选择权完全掌握在阿拉伯人手里。结果,继续增强以色列的军事实力,特别是重建并改组在战争中被严重削弱的空军和陆军装甲力量,只能成为1973年战争结束后以色列政府的首要选择。

闪电突袭

  显然,以色列有充分权利从自己在这次战争中的表现汲取勇气、信心和教训,但相较急于照原样重建在战争中遭到极大损失的以色列国防军,分析战争中这支军队所存在的不足,并在下场战争到来之前将它们全部修正过来可能更为重要。而作为以色列国防军(IDF)的核心力量,装甲部队在赎罪日战争中的表现可谓毁誉参半------既遭受了惨重的伤亡,并因此导致战后的质疑和指责,也因其英勇和牺牲精神,在战争的最后力挽狂澜而重新赢回了自己的荣誉和尊重。但无论如何,这支力量在战争中遭受了重创(在历时18天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方损失坦克2554辆,后修复852辆。以色列损失840辆,后修复420辆),而以色列国防军(IDF)又很清醒而坚决的将“坦克无用论”视为无稽之谈,所以对这支力量的重建势在必行。现在的问题在于,以色列地面部队,不象其他军种,譬如空军那样发展均衡、组织严密、各部门的发展都相互协调,它是以各兵种为基础的,而各兵种都有各自的效忠对象,各自的后台集团,在制定发展计划的会议上有各自的立场。结果是,以色列总参谋部如果要通过几个兵种开展工作,就需要几家互相让步,以弥补由此必然带来的种种缺陷。不过无论如何,重建的方式其实是非常清楚的,既然战争中血淋淋的实践已经证明,令装甲部队遭受非议的根源在于其建制结构上的失调-----除了坦克以为,装甲部队其他应有的组成部分(比如炮兵和机械化步兵)都被有意无意弱化了,那么令这种失调的结构回归正常,显然将为装甲部队的重建赋予一个正确的方向。显然,只有以这个大方向为前提,以色列国防军装甲部队才能开始她的凤凰涅磐。

闪电突袭

  从战术角度来讲,忽略对机械化步兵和炮兵的建设是导致以色列在这场战争中遭受失败和挫折的根本原因,所以了解并认识到这些不足后,IDF决定在装甲部队的重建过程中用几年的时间进行修正。至于修正的内容虽然应该是多方面而全方位的,但首先,这种修正必须先从结构性的调整上着手。战争的经验教训,迫使以色列国防军把地面部队改编成由单一司令部控制的庞大的诸兵种合成战斗队。这种战斗队应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装甲部队为主,一是以机械化步兵为主。尽管坦克依然被IDF视为其地面力量的核心主力,但在装甲部队重建过程中,之前那种认为能够用坦克加飞机来解决一切问题的想法已经被抛弃。事实上,在1973年10月的战争中,埃及人深知他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以色列的坦克和飞机失去作用,并如何减缓以色列国防军动员后备力量的进程。他们的办法是利用导弹保护伞,集中大量反坦克武器,并采取战略突然袭击,迫使以色列国防军穷于应付。而战争中的以色列人却显然没能把它的军队建成一支能对付上述设想的力量。于是,IDF开始把更多的资源用于加强机械化步兵和炮兵的建设。

闪电突袭

  一方面,在1973年10月的以色列突出的错误表现在,它的国防军在西奈作战中单纯使用坦克来对付(埃及的)5个步兵师。他们在同一时刻既要担任守住防线的任务,又要担任实施反攻的任务。然而他们守住了防线,但代价却是惨重的,很多伤亡本来可以避免。而步兵部队的使用则同样不得章法,在赎罪日战争中,以色列步兵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步兵几乎没有被正确运用和充分利用。既便是伞兵这样训练有素的步兵,都是临时应差、毫无准备地仓促投入战斗的,他们既缺乏。为此,从1973年10月战争结束后开始的10年中,作为老旧的M3系列半履带车的替代品(M3的“拖后腿”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以军步坦分离),以色列陆续购进了6000辆M113 装甲人员输送车(其中包括美国生产的各种洐生型,它们在IDF装甲部队中被统称为“扎尔达”(Zelda)),用以扩大机械化步兵部队的规模,并对步坦配合能力进行强化。

  另一方面,类似于对机械化步兵态度的转变,在装甲部队重建过程中,IDF同样没有忘记对1973年10月的战争缺少机械化炮兵的问题进行反省。那场战争的深刻教训告诫以色列人,地面部队必须具有在毫不依赖空军的情况下应付各种问题的能力。用战场上的话来说,就是需要大量火炮,才能使空军集中力量保持空中优势,并有选择地对战场进行支援。因为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一个错误会引起另一个错误。然而,以色列军队过于强调飞机而忽视了炮兵的作用。一旦得不到空军的近距离空中支援,就不言而喻地要更多地依赖炮兵。可是,据认为空军能够应付近距离空中支援中的大部分问题,因此,以色列军队缺乏足够的火炮,尤其是缺乏必需的牵引车辆,以致现有的大部分火炮在仗打了三、四天之后才抵达南部战场。最终在这种拖沓中,已经失去空中支援的以军坦克手们付出了加倍的代价。事实上,赎罪日战争突出地表明疏忽了火力能力,这是以色列强调机动性造成的结果,现在不得不用增强以色列国防军的火力去对付阿方数量上的优势。作为对这一问题的反思结果,在1973年10月的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国防军开始为其装甲部队购买更多的现代化自行火炮。

  值得注意的是,大幅增加机械化步兵和炮兵在地面部队中的比例,并非完全出于改善装甲部队结构的战术性意图,还与以色列当时奉行的整体国防战略息息相关。造成以色列思想松懈的一个重大错误,是在国防和军事机构中有一种武断设想,认为在边境线上虽然敌众我寡,不过足以抵御埃及或叙利亚的任何进攻。换句话说,以色列参与制定决策的人曾有这样一种安全感,认为前线的正规军加上数量充足的坦克,就具有对付任何意外事件的能力,空军也具有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的能力。然而,虽然以色列统帅部从数字上是了解敌方的人力和装备的,但没有从作战的角度理解它们。结果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军方痛苦的改变了这种观点,开始意识到,以色列的军队并不是天兵天将、神勇无敌,他们不但在数量上大大少于敌人,而且照样犯错误甚至是致命的错误。因此,事关紧要的不是军事潜力,而是马上能用的军事实力。这样一来,事情就很清楚了,在这种防御战中,装备良好的机械化步兵和炮兵能够发挥比纯坦克部队更大的防御作战价值(而在进攻作战中,则能够成为坦克部队的力量倍增器),在经济上角度也是个相当划算的主意(购买一辆M60A1的资金,能够购买3辆M113或是2辆M109)。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以色列决定尽快建立一支比1973年以前大得多的军队,并为此向美国提出了一份洋洋大观的购货单,但在这份清单中却将机械化步兵和炮兵装备而不是坦克作为重头的原因所在。

闪电突袭

  更多攻略尽在全民手游攻略for闪电突袭点击下载

闪电突袭 下载

闪电突袭

类型:策略 大小:177MB
7

相关新闻

热门工具

返回顶部
闪电突袭
下载《闪电突袭》

177MB / 策略

下载

微信扫描打开APP下载链接提示代码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