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页

闪电突袭手游印度坦克的起步

2017-01-18 16:02 97973手游网

0

  印度坦克常常被我们当做茶余饭后的笑谈提及,其中“阿琼”更是成为了一个经典的圈内笑话,但印度坦克发展到这一步事实上也体现出其军事上的野心以及政治上的妥协,且让我们从头说起。

  国家战略调整的被动结果

  尽管在建国伊始,印度便与巴基斯坦大打出手,但整体而言由于印度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度,非暴力和宽容的思想有着深厚的宗教文化渊源和社会思想基础,圣雄甘地更是在领导民族独立运动的过程中,利用非暴力思想发动了大规模的抵制英国殖民统治的群众运动。印度的独立使得政治家们十分相信道义和非暴力的力量,因此在建国初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对尼赫鲁政府的国防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印度对于国防乃至军事工业的态度是十分淡漠的。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坦克工业的建立根本是无从谈起。

  不过应该看到,在建国初期的一段时间里,印度之所以将军事力量的发展置于次要地位,对包括坦克工业在内的军事工业的发展和建立更是不甚关心,除了受传统非暴力思想的影响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在于,基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尼赫鲁政府做出了这样一个判断:印度不发展军事力量,将更有利于实现其国家战略目标。尼赫鲁认为不结盟政策将使印度得以避免卷入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和冲突,从而可以为自己赢得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在地区问题上,尼赫鲁的最初政策是想通过外交的手段解决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争端。1947-48年印巴之间爆发了第一次战争之后,印度首先把克什米尔问题提交到联合国表明了印度当时解决印巴冲突的立场,更何况当时印度国内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印巴分治给刚刚独立的印度在政治和经济上带来非常严重困难。尼赫鲁政府面临的首要的、最迫切的任务是安置几百万难民,以及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经济,军事发展也必须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让路。然而这个理想主义色彩浓郁的既定政策,注定要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被被逐层剥落。

闪电突袭

  尽管在操作层面上,当时的印度坚持所谓的非暴力主义,但长期的反抗英国殖民主义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促进了印度民族主义意识的觉醒和形成,而民族主义意识进而又使那些领导运动的民族精英们萌发出印度要成为世界大国的思想。独立以后,尼赫鲁更是在许多演讲中都表白了印度对大国地位的追求。结果,印度政府认为只有继承英国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特权才符合印度的国家利益,而无需考虑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终于挑起了1962年那场本来可以避免的边境战争,但印度军队却遭到了众所周知的歼灭性打击,对当时的印度政府造成了一种痛彻骨髓的教训。印度在中印边境战争中遭到“耻辱的失败”之后,圣雄甘地和尼赫鲁思想的权威和影响迅速低落。尼赫鲁后来自己也承认,印度战败的一个原因在于,印度一直生活在自己编织的虚幻世界里,忽视了战争准备。而印度在对华战争中的失败己经证明“此路不通”,因此需要以所谓“积极的不结盟”以取代过去的那种“消极的不结盟”。

  这最终导致了非暴力理想主义的终结,印度的国防政策也随之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从此,印度便进入以灵活依靠某一超级大国,大力扩充军备为特色的所谓“积极的不结盟”时期。同时作为重整军备的一部分,1962年之后的印度政府加大了对国防工业的关注和投入,坦克工业自然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就这样,在非暴力的理想“破灭”后,印度教的诸神开始露出了狰狞的獠牙。

  “巴顿危机”的刺激

  在印度人决定建立其坦克工业的历程中,所谓的“巴顿危机”有着重要地位。尽管在1962年的战争中,印度人在喜雅拉玛山的另一侧被中国人揍得鼻青脸肿,但在60年代初,印度发展国产坦克计划的针对性目标,却是毗邻的巴基斯坦。事实上,印巴关系是印度外交和安全战略的核心问题,自印巴分治以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地区的武装冲突持续不断,而且不时呈现升级态势。

  60年代初,就印巴两国武装力量的整体规模而言,印度相对巴基斯坦占有4:1的绝对优势。但在质量上,由于美国的大力援助,情况却未必如此了,以至于巴基斯坦完全有能力凭借一支规模较小却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与印度这个庞然大物进行军事上的抗衡。美国新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大师肯尼思·华尔兹曾说,“在国际上,如果本国在实力上被其他国家落下,各国就会更加奋力地增加自己力量,或者与其他国家建立联盟。”巴基斯坦便是一个典型。与印度相比,巴基斯坦不仅面积更小,人口也更少,经济相对落后。这样一个新生的贫弱国家,从诞生那天开始就充满了安全忧患。强大的印度一直对其虎视眈眈,欲实现“统一”大业。为了防止被敌对国家颠覆,捍卫国家的利益,巴基斯坦政府从立国那天开始就坚定不移地采取了亲西方的外交政策,通过与西方大国主要是美国的合作,获取美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来与印度抗衡,寻求与印度的“均势”。

闪电突袭

  此后,在巴基斯坦建国者们高明的政治手腕引导下,巴基斯坦逐步开始成功的“俘获”美国人的信任。此外,这一时期印度与美国之间的众多分歧也成为美国发展与巴基斯坦亲密关系的一个主要因素。从立国之初就坚定不移的走亲西方的道路的巴基斯坦,此时又用实际行动再次向美国证明了其坚定的与美国合作的态度,积极协助配合美国。更何况,虽然冷战初期,美国在选择盟友时更倾向于势力强大的印度,但事实上,如果仅从地理位置考虑的话,巴基斯坦其实更具有战略重要性。随着美国军事和外交官员对巴基斯坦作为地区军事力量的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和潜能的认识,巴基斯坦开始成为美国南亚政策更为关注的焦点。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态度由此开始逐渐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由原来的忽视、怀疑变为重视并欲将其作为反苏反共的军事基地。

  于是,从5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大批美国军援的到来,巴基斯坦军队开始迅速重新武装,并很快因为装备质量的改善,对印度形成了一定的优势。比如在美国军援的支撑下,巴基斯坦空军的102架F86F早在1958年便率先改装了“响尾蛇”导弹,而印度空军直到1964年都没有装备任何空对空导弹。这种情况同样也反应到了两国装甲力量的对比上,而且差距更为明显。在60年代初的巴基斯坦装甲部队中,除了二手的美制M24“霞飞”轻型坦克、M4“谢尔曼”中型坦克和M36反坦克歼击车外,中坚力量是230辆M47和202辆M48“巴顿”主战坦克。这其中,虽然M47的综合性能较为一般,但巴基斯坦陆军接收的202辆M48A2却是当时一流的装甲战斗车辆。

  M48A2是1960年代初综合战斗效能最高的西方主战坦克之一,巴基斯坦装甲部队能够得到这样的技术装备,不仅仅体现了在当时美国冷战的大棋盘上,印巴两国的份量究竟孰重孰轻,更在客观上对印度装甲部队形成了空前巨大的压力。

  相比巴基斯坦装甲部队堪称豪华的战斗序列,当时印度装甲部队的“家当”是相当寒酸的。印巴分治时,印度保留了旧英属印度军队的大部分军事储存,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些军事装备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更新。结果到50年代末,构成印军装甲部队战斗序列主体的,仍然是英军撤离时留下的美制和英制车辆,主要包括720辆各型美制“谢尔曼”中型坦克、270辆M3/5“斯图尔特”轻型坦克、150辆M8“灰狗”轮式装甲侦察车,再加上少量的英制的“丘吉尔”步兵坦克、“布伦”机枪车以及“戴姆勒-野狗”轮式装甲侦察车等。这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应被销毁的剩余军用物资,不但技术性能落后于时代,而且维护保养状况十分糟糕,相当一部分早已不堪使用,只是存在于账面上的一个数字而已。

闪电突袭

  当然,作为现代陆军作战能力理所当然的核心,印度装甲部队不佳的状况并非没有引起印度政府和军方的关注,特别是在巴基斯坦开始接收先进的美制M47和M48“巴顿”,并将一部分装甲部队的基层军官送到美国本土的诺克斯堡训练中心进行培训后。这一情况一方面疏远了印美关系,在印度看来,巴基斯坦是对自己的利益和大国梦想最能构成直接威胁的国家,而巴基斯坦寻找美国军事援助的首要目的是加强它与印度对抗中的地位。因此,针对美国给予巴基斯坦援助问题,印度予以极大关注和强烈的愤恨。印度政府认为美国军事援助巴基斯坦将成为巴基斯坦增加军事力量的一系列步骤之一,而这无疑是将冷战带进了南亚。印度还把美国的行动看作是公开在这一区域安插的一个代替殖民权力的楔子,对印度的国家概念也将是一种挑战。更何况美巴军事合作的计划还将使美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更加支持巴基斯坦,导致巴基斯坦的军事力量增加的危险,并且迟早对印度的南亚霸权形成致命的妨碍。这种担忧和不满,在客观上疏远了冷战期间的印美关系。另一方面,出于纯军事目的的考虑,这种由担心而激发的关注也必须被落实到具体的实际中。于是,印度方面开始寻找一些对策以应付所谓的“巴顿危机”,其中之一便是在1956年由法国引进了一批AMX-13轻型坦克,试图作为反制手段。

闪电突袭

  客观地说,印度人对AMX-13所给予的希望,有着一定的合理性,这种法国轻型坦克本身就是为了以小博大设计的,似乎有着很不错的性价比。事实上,作为在一片废墟上仓促推出的战后法国第一种装甲战斗车辆,AMX-13研制的初衷非常有意思。起初,“黑豹”坦克作为德国人手中最有效的装甲战斗车辆,自由法国军队吃够了苦头儿,却也深知这种坦克的价值所在,所以利用战争中缴获的几百辆“黑豹”,战后的法国军队组建了一个“黑豹”坦克团,并在这一使用过程中加深了对“黑豹”坦克的进一步了解,以至产生了仿制“黑豹”作为法军标准中型坦克的念头。然而,要在那些千疮百孔的工厂废墟里一下子生产出法国版 “黑豹”谈何容易,无奈之下法国军方只好退而求其次,打算先将“黑豹”的75毫米口径KwK 42 L/70坦克炮,搬上一个结构简单的、成本低廉的、适合当时法国工业生产条件的10吨级履带式底盘,作为过渡性车辆使用,希望以此来应付那些武装到牙齿的苏联坦克……

  当1948年AMX-13样车首次亮相时,人们发现法国人似乎作到了这一点,而且为了安装自动装弹机以进一步提高火力性能,这辆仅仅13吨的小车还创造性地采用了奇特的摇摆式炮塔,也就是将传统的炮塔“一分为二”,即上塔体和下塔体。火炮刚性地安装在上塔体上,二者成一体绕火炮耳轴作俯仰运动,是谓“摇”;上塔体靠耳轴支承在下塔体上;下塔体支承在炮塔座圈上,带动整个炮塔及火炮作旋转运动是谓“摆”。因火炮和上塔体是一体的,只要把炮弹布置在上塔体后部的适当位置,便可以非常方便地推弹入膛,从而以一种相当合算的方式,实现了12发/分钟的高射速。

  也正因如此,当1956年巴基斯坦装甲部队开始接收M47和M48这两型先进的“巴顿”时,对于法国罗昂制造厂的这一杰作,印度军方曾怀有一种莫名的“感激”——为对付苏联坦克而设计的AMX-13,似乎也能用于对付美国人的“巴顿”,更何况法国人的报价实在是有着无可抗拒的诱惑。1956年7月,印度政府与法国政府签署了一份购入300辆AMX-13轻型坦克的合同,然而,随着第一批99辆AMX-13在1957年9月的到货,情绪一度高涨的印度军方却很快被“浇了一盆凉水”,在一些“懂行”的印度装甲部队职业军官眼中,AMX-13非但称不上是理想的装备,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是处。

  首先,印度购入的这批AMX-13,属于装备FL-10炮塔的早期型号,主要军械为一门CN-75-50 75毫米坦克炮。这门所谓的CN-75-50 75毫米坦克炮,实际上是由布尔日兵工厂生产的法国版75毫米口径KwK 42 L/70坦克炮,但为了能够与轻型底盘匹配,法国人不但将身管长度由德国原版的70倍径缩短为50,而且改进了弹药并使用了更短的药筒。如此一来,虽然成功地将CN-75-50搬上了AMX-13的底盘,但付出的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发射被帽穿甲弹和次口径脱壳穿甲弹时的炮口初速,分别降到了890米/秒(原版为925-1000米/秒)与914米/秒(原版为1120米/秒),穿甲效能大打折扣,CN-75-50的穿甲效只相当于KwK 42 L/70 75毫米坦克炮的85%,只能勉强在500米的“自杀”距离上对巴军的两型“巴顿”造成威胁。

  其次,虽然AMX-13的摇摆式炮塔可谓一大抢眼的“噱头”,AMX-13由此实现了超前于时代的自动装填能力,拥有了令人羡慕的高射速,但这同样不是没有代价的。摇摆式炮塔的最大问题在于炮塔的外形削弱了防护性能,上、下塔体的结合部,成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薄弱环节,而且上、下塔体之间的密封难度也很大,仅用帆布一类材料“密封”起来,作为战斗车辆而言,显然不太可靠。此外,摇摆式炮塔高低射界较小、防弹能力也差,俯仰角小,结构也决定了狭小的炮塔空间无法容纳过多的观瞄设备,炮长车长各仅有一具放大倍率分别为7.5倍、5倍的望远式瞄准镜,这一切都被认为严重限制了AMX-13战斗效能的发挥。也正因为如此,印度装甲部队经过试用后认为,设计始于1946年的AMX-13,其整体设计理念落后,本质上属于法国国力不足条件下企图以低成本来单独突出某方面性能的产物,终究难堪大任,印度军队需要由装甲防护更好、火力更强大的现代化主战坦克进行重新武装,而不是由这种哗众取宠的薄皮货来妆点门面。

  结果,当巴基斯坦于50年代中期,陆续获得了400多辆“巴顿”,特别是还包括203辆先进的M48A2后(这也是在M60服役前,驻欧美军装甲部队的一线装备),状况不佳的印度装甲部队感受到了空前压力,既便是从法国引进了一批AMX-13也没能化解这种担忧。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开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1959年中印边界发生朗久和空喀山口事件后,在印度朝野的压力下,印度政府开始有计划地扩充军备,印度陆军自然趁此机会,希望政府增加军事预算,以便能够从西方国家引进一种能对巴军M47/48“巴顿”形成“压倒性优势”的现代化主坦克。然而,军人们基于军事因素的考虑是一回事,事情到了政治家那里却又是另一回事。以时任印度总理尼赫鲁和国防部长梅农为代表的这一代印度政治家,对军方在骨子里并不信任,军方的话语权在政府层面相当微弱,所以对军方要求购置坦克的建议其实自有打算。

闪电突袭

  国产坦克——政治家的盘算

  整个尼赫鲁时期,印度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建设发展中都处在边缘化的地位,指挥系统、作战思想和装备等非常落后,除了虚弱的经济能力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印度获得民族独立的历程使印度主要领导人对军事力量的作用认识不足。印度获得独立的方式根本不同于类似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在内战中获胜的方式,印度独立是非暴力的和平方式。印度国大党在通过非暴力方式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并没有组建自己的军事力量,更没有进行过正规的武装斗争,因此印度主要领导人都没有经历过军事斗争的洗礼,更谈不上对军事情况的熟悉和了解。其实印度获得独立与其说是甘地主义的胜利,还不如说是大英帝国实力不济,无力为续,选择体面的推出更符合事实。一位印度高级军官曾评述独立后印度领导层对军事的漠视和缺乏了解“自由斗争实际上没有为印度产生任何一位能全面掌控军队的军事统帅,虽然一些领导人对防务问题感兴趣,但是他们更多的关注是机制性的事务,如减少军事预算,改革募兵制度,军队印度化等类似的问题……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把军事融入国家政治生活中和把军事力量作为国家的杠杆”。

闪电突袭

  其次,国大党领导人和民众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曾多次被捕入狱,民众的抗争也曾多次遭英印当局的血腥镇压,而刽子手正是由印度人组成的英印军队,这样的经历使印度领导人对军队留下了相当负面的印象,对军队有极大的不信任感,国大党也没有吸纳军人加入,而独立后印度的国防军正是源于殖民军。尼赫鲁曾讽刺军人是“没有脑子缺乏人性的僵硬机器人,只懂得滥杀无辜”……也正因为如此,虽然当时的印度政府意识到了需要在军事上增加投入,要为军队购置较有威力的武器装备,但因为对于军方缺乏信任导致顾虑重重,结果尼赫鲁和梅农严格将军事预算的决策权控制在自己手里,并按照自己的思路,企图将军事投入的一部分纳入国家工业化建设的轨道中,使国民经济也从中获益。需要提及的是,在尼赫鲁这种思路的引导下,引进技术进行国产化生产的几种喷气式战斗机,已经在印度国内开始成功投产,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印度飞机有限公司得到壮大,这无疑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先例。结果,对军方要求获得新型坦克的问题上,印度政府总的思路同样是引进技术进行国产化,以此建立起自己的坦克工业……

  更多攻略尽在全民手游攻略for闪电突袭点击下载

闪电突袭 下载

闪电突袭

类型:策略 大小:177MB
7

相关新闻

热门工具

返回顶部
闪电突袭
下载《闪电突袭》

177MB / 策略

下载

微信扫描打开APP下载链接提示代码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