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算起来,接触到《生命线(Lifeline)》大概也有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其实之前看到它忽然出现在了App Store付费排行榜的第一名,但没有留意,以为它的内容也会平平无奇。直到看到亲王推荐这款游戏的微博。
在那条微博里,亲王描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游戏中的时间长度和现实一致」。也就是说,游戏中的「一小时后再见」,就真的需要我们等上一个小时,然后才能继续进程,这在任何类型的手机游戏中都不多见——或者说,《生命线》似乎是第一个这么做的?至少在我玩过的数目并不算少的手游里,没想起来还有哪一款有同样的设定。
《生命线》的全部内容说起来并不复杂,甚至称得上简单。这是一款在移动平台上相对来说并不多见的文字冒险类游戏,通过主角泰勒(Taylor)和玩家的对话,会衍生出不同的选项,玩家的不同选择,则会影响到游戏的最终结局。
而《生命线》的半开放式结局却逃不过两个大的方向:泰勒成功地活下来,或者以不同的方式结束生命。这也是游戏让人感觉到沉重的一点——有些时候,你不得不在两难的选择中做出自己的判断,即便明知道很有可能让泰勒之外的另一个游戏人物「阿雅船长」因此丧生。是仅仅满足泰勒一个人的求生欲望,还是冒着泰勒死亡的风险尝试拯救两个人?你在与泰勒对话过程中做出的每一次应答,都会牵引出不同的后果。
断断续续玩了一个月,通关了7次《生命线》,如果「死亡」的结局也能算作「通关」的话。每一次玩的心态都有不同的变化。
第一次无疑最认真。每当选项出现的时候都会仔细斟酌,让泰勒如何做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这也是玩得时间最长的一次,断断续续大概两天时间才到结局:冲出绿色外星生物包围的泰勒被成功救援。当时我还不知道,「获救」的结局也有两种。
直到再经历了两次冻死、玩四周目的时候,无意间救下了阿雅船长,才醒悟原来还可以有更加完美的游戏结局。之后再重新开始游戏,便开始了随心所欲的「排列组合」,目的仅仅在于想知道泰勒的「一百种花样作死」。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泰勒其实有着自己的想法,如果做出的选择并不符合他的心思,他甚至会一再「诱导」玩家——倒不如说是《生命线》研发商3 Minute Game的小手段。只是这样一来,在反复游戏时太容易经历重复的桥段,甚至因为过度缺少新鲜感而乏味,从而进入到「随便选一项」的循环当中。
不过这也是不能避免的,就算结局会不同,但游戏中泰勒经历的事情无外乎就是那些。可是也真的会让你提心吊胆,尤其是在熟悉的场景中按下陌生的选项时,无法预料泰勒会不会遭遇突然死亡——例如摔断腿,例如一睡不醒。
说回游戏的设计。「最好的设计就是没有设计」,可能3 Minute Game领悟到了这句话的精髓,即便是放在不强调画面的文字冒险类游戏中做比较,《生命线》的影音表现都显得过于简单了一些:没有什么场景配图,也没有什么恢弘配乐,撑起整个游戏的只有大量的文字对话,以及诡谲的背景音效——却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了黑暗宇宙中的荒凉与不安。也更让人专注于游戏本身。
最有意思的还是开篇提到的,「游戏中的时间与现实同步」。当泰勒说出「晚安,睡个好觉」之类的话后,你也可以把你的iPhone或者Apple Watch放到一边暂时不用理会《生命线》。但请务必开启消息通知,在他抵达目的地/做完一件费时间的事/睡醒一觉后,会像即时通讯般告诉你当前的情况——事实上,游戏之外的你,也是泰勒能够联系到的唯一的人。如果在泰勒需要你帮助他做出选择、然而你却长时间没有回应的时候,《生命线》还会适时地发出提醒,「泰勒在等着你」。
那种感觉,就好像真的有那么一个人,需要你的陪伴、需要你的建议、需要你的帮助。需要你引导着他,一步一步迎来新的生存,或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