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页

央视八问三星 为何道歉迟到

2017-01-23 15:03 安卓论坛

0

  1 月 23 日早间,三星在韩国首尔正式举行发布会,通报 Galaxy Note7 的爆炸自燃调查结果,年度机皇的“杀手”终于被缉拿归案。

  今天这场活动,被网友戏称为“别开生面的机皇追悼会”。


  不得不说, Note7 从发布至停售召回,机皇短短的一生仅有两个多月,但仍好评如潮。

  从 2016 年 9 月开始,Note7 发生燃烧事故的消息不断曝光,9 月 2 日三星紧急宣布在美国等 10 个国家和地区停止销售并召回 250 万台 Note7。

  10 月 11 日三星宣布停产 Note7,并在中国内地进行召回。

  倘若在年终评选留出一个“年度最遗憾手机”,必然是 Galaxy Note7。

  在公布结果前,小安先科普一下电池的工作原理:

  锂电池首先需要存储电能,然后通过化学反应逐步释放电能。一个锂电池有两个电极,也就是电能能够进入或者离开电池的位置。这两个电极分别叫做阳极和阴极。

  通俗点说,这两个电极就是普通电池上的“+”和“-”。在使用一个锂电池放电时,锂离子从阴极移动到阳极,而在进行充电时,锂离子从阳极移动到阴极。

  在锂电池内部存在相关的部件把阳极材料和阴极材料分开。如果两种材料接触,则将会触发燃烧或是爆炸。

  据三星今天公布的消息,售出的 306 万台 Note7 里已经回收 96% ,小安算了一笔账,大概还有 14.4 万台 Note7 仍然留存于世,成为安全隐患。

  接下来是最受关注的自燃爆炸原因 —— 

  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三星投入了大量资金对问题进行排查。

  从极具针对性的快充测试到基本毫无关联的虹膜识别以及应用问题,均进行了大量的实景模拟测试。

三星针对电池测试现场实景

  结果,这一阶段并没有发现问题。

  你仿佛在逗我?

  其实并不是,三星此举在于对各种情况进行有效的排查,测试中对快充、防水、USB Type-C、APP 等因素进行排查,是为了排除这些问题对自燃爆炸的影响。

  三星也对 Note7 的仓储、运输进行测试,同样未发现对电池烧毁问题的影响。

  三星的结论是,爆炸跟设计、运输都没有关系!

  最后,三星负责人高东镇终于揭开了 Note7 爆炸的根源问题,在模拟实际使用情况下,进行了充电放电测试情况找到了结果 —— 两批电池现象不同:

  第一批电池(SDI 电池厂)是卷芯右上方出现挤压现象,主要问题是电池内部卷芯负极板受到挤压所致。

  至于第二批(ATL 电池厂),则是在负极板上发现了铜膜融化现象,系由超声波焊接导致电池内部的焊接毛刺导致问题出现,但三星同时发现有部分电池不存在绝缘胶带设计。

  简单的说:第一批电池是设计导致的问题,第二批电池则是工艺导致的问题。

  三星移动业务总裁高东真是这么说的:

  从结论上来看,Galaxy Note7 燃损的原因在于电池。

  我们为了追求创新与卓越的设计,就 Note7 电池设置了规格和标准,而这种电池在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未能在 Note7 发布之前发现和证实,对此我们感到非常痛心和抱歉。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发布会内,UL实验室(美国保险商实验室)、Exponent 实验室(美国知名检测机构)、德国莱恩 TUV 集团 (德国著名的业内领先第三方机构)同样给出了调查结果。

  三家全球著名的机构的调查结果与三星最后公布的检测结果几乎一致。

  爆炸结果证实公诸于世,整个 Note7 追悼会似乎也到了尾声。

  针对 Note7 事件,三星制定了“八项电池安全检查措施”,构建了完善的生产、制造、运输一条龙的保障体系,为确保以后的电池安全可靠,首个接受考验的就是即将发布的 Galaxy S8。

  “八项电池安全检查措施”包含安全检查、电池外观检查、X 光检查、电芯拆解检查、TVOC 检查、ΔOCV 测定、充放电检查以及用户使用场景下的安全性检查。(反正你听不懂就对了)

  此外,三星还在产品规划阶段采用“多层安全措施协议”。 

  “多层安全措施协议”将对设备的每个部分,实施严格的安全标准,包括整体设计与所用材料、硬件强度与尺寸,以及新的软件算法等。 同时,将对电池充电温度、充电电流与充电持续时间等方面加强安全性。 

  此外,三星组建了“零部件专业团队”, 对核心零部件的设计、验证、工程管理进行针对性开发和管理。

  看了这里,不知道怎么的小安就想吐槽一句:

  早干嘛去了,白瞎了那么好的一台 Note7 。

  三星 Note7 追悼会已经结束,结论最终依然是甩锅在电池上,与最早的结论一致。

  花了半年时间,三星从 Note7 事件中汲取深刻教训,制定了“八项电池安全检查措施”,确保电池安全可靠。

  依小安看,今天的活动更像是三星对于 Galaxy S8 的一次前瞻公关秀,力图挽回企业形象,最终指向 “Galaxy S8 会更好”。

  那么问题又来了:你会选择 S8 吗?

  最后附上一段央视财经记者针对此次事件专访三星副社长、三星电子大中华区产品产略与研发总裁王彤的新闻,央视财经记者在采访中抛出八个犀利质疑,追问三星爆炸门背后的真相。以下是专访实录:

  一问:全球召回启动时为何没有中国?

  央视财经记者 侯凯笛今天三星对Note7燃损给出了一个最终的分析结果,但是我还是有这样一个问题,当时在第一次召回的时候,全球都在这样的召回范围,但是中国区选择不召回,为什么?

  三星副社长 三星电子大中华区产品产略与研发总裁 王彤:首先我要对Note7发生燃损给用户带来的不便和安全隐患表示深深的歉意,对一直信任我们的消费者一如既往支持并鼓励我们的合作伙伴表示致歉。第一次的召回,我们没有能完全查明原因,又进行了第二次的召回,这是更不应该发生的,即此,我们再次致歉。

  央视财经记者 侯凯笛刚才您是提到了两次召回,还是同样的一个问题,第一次召回,中国没有在召回范围,第二次才重新加上的,你们是基于一个什么样子的原因做出这样的选择?

  三星副社长 三星电子大中华区产品产略与研发总裁 王彤:简单回顾一下两次的召回,第一次的召回,我们认为第一批上市手机是电池的问题,那么中国是第二批上市的国家,我们经过检测,认为我们采用了其他的电池供应商,测试结果是没有发生第一次召回的电池的问题,所以我们还把它作为了第一次召回的解决方案。

  央视财经记者 侯凯笛所以当时你们的选择其实是误判了,对吗?

  三星副社长 三星电子大中华区产品产略与研发总裁 王彤:可以这么说,那么后面的事实证明,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失败了。

  二问:时隔半年,全球召回进展如何?

  央视财经记者 侯凯笛那目前你们在全球包括中国召回的进展已经是什么样子的?

  三星副社长 三星电子大中华区产品产略与研发总裁 王彤:Note7全球销售的Note7一共是306万台,到目前为止已经找回了96%,在中国我们采取了各种退换机的补偿措施,加快召回的速度,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了99%。

  央视财经记者 侯凯笛也就是说目前还有1%没有完成,你们接下来的计划是什么?

  三星副社长 三星电子大中华区产品产略与研发总裁 王彤:是,目前我们在中国的全部的售后网络正在继续加强召回工作,我们不希望有任何的安全隐患留在用户之中,我们会做好更深入细致的工作。

  三问:三星对中国消费者的正式道歉,为何迟到?

  央视财经记者 侯凯笛现在这个事情其实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将近半年的时间,为什么现在才向中国消费者正式道歉?

  三星副社长 三星电子大中华区产品产略与研发总裁 王彤:我们早有承诺,有责任查明原因,并公之于众,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工作,从源头做起,包括手机的硬件软件,包括所有的生产过程以及各种加载包括过充、过放和过载的测试,以及对电池的设计及生产过程都进行了安全测试。

  四问:Note7安全监测,是否为三星独立完成,有无第三方机构介入?

  央视财经记者 侯凯笛:刚才您说的进行了这么多的检测,是三星自己一家独立完成的吗?

  三星副社长 三星电子大中华区产品产略与研发总裁 王彤:三星内部有大约700名研究开发人员投入到调查和测试之中,同时我们使用了20万部以上的整机,3万以上的电池,然后一直在做各种测试,包括元器件和电池都在进行全面的测试。除此之外,我们还启用了第三方测试机构,他们独立进行测试工作,提供完整、真实、公正主持人:的测试结果。

  五问:Note7爆炸“元凶”系电池?

  央视财经记者 侯凯笛:所以最终给出的结论还是电池问题,对吧?

  三星副社长 三星电子大中华区产品产略与研发总裁 王彤:对,最终的结果还是电池问题。我们当时希望能够做出有创新意义的Note7,给电池供应商提出了技术性能的要求,另外我们自己在Note7上市之前没有能检测出电池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深表痛心。

  六问:三星将如何挽回形象弥补消费者心理创伤?

  央视财经记者 侯凯笛接下来你们是如何会保障这个产品的安全,挽回在消费者心目当中的形象?

  三星副社长 三星电子大中华区产品产略与研发总裁 王彤:我们全面强化了评估流程,包括内部的测试流程,以及对元器件的检测,我们增加了对电池的检测标准以及在出厂之前又增加了对电池的抽检。

  七问:真凶锁定,但三星是否能走出爆炸阴影?

  央视财经记者 侯凯笛那基于目前这个形势之下,会不会影响未来三星整个的发展方向?

  三星副社长 三星电子大中华区产品产略与研发总裁 王彤:创新是三星的DNA,我们在确保用户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不会停止创新的步伐,我们将在中国不断推出中国消费者喜爱的产品,为消费者带来无限可能和全新体验,这是中国三星全体同仁不懈努力的方向,我们将加强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第五代移动通信、半导体方面的研究开发。

  八问:三星痛定思痛,将如何定位中国市场?

  央视财经记者 侯凯笛那三星究竟是如何定位中国市场?接下来在中国的消费市场上还会做些什么?

  三星副社长 三星电子大中华区产品产略与研发总裁 王彤: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是我们在中国立足与发展的宗旨,作为在中国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我们将不断地加强在中国本土的研究开发,研究中国消费者的喜好以及使用习惯,做出更加让中国消费者喜欢的产品。

  今年我们在华投资已经25周年了,我们一定会响应“一带一路”的号召,致力于做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

相关新闻

热门工具

返回顶部

微信扫描打开APP下载链接提示代码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