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手机代工厂兆信老板自杀,忽然让我想到不久前余承东说的一句话,未来,绝大部分中国手机品牌都会从这个地球上消失。
你可能觉得,他说的是手机品牌企业,而兆信是一家ODM/OEM,就是有一定设计能力的代工厂。但别忘了,兆信这类代工厂,不要说跟富士康、和硕联合、英业达等巨头比,就连比亚迪们,也很难撬动。它的单子,就是杂牌与山寨,面向的市场,主要是东南亚、南美,当然还有华强北等山寨氛围浓厚的卖场。
过去两年,全球智能手机产业链已高度成熟。随着走性价比路线的小米、魅族们的价格冲击,尤其是华为、中兴、TCL在海外市场的冲刺,产品单价已杀到699元甚至以下。这意味着,留给杂牌、山寨的空间已经不多。而作为它们的代工厂,兆信们的生存自然首当其冲。当这部分订单下降,它们几乎就是等死。
有几条确切的信息足以证明,兆信危机已发生多时,老板自杀不是偶然。
1、去年5月,兆信就开始拖欠供应商货款。供应商围堵创始人,已不是第一次;
2、来自东莞相关部门的消息,去年10月以来,兆信就开始拖欠员工工资;
3、截至目前,中国手机库存依然高企,华为、小米出货大增,挡不住整个行业的危机;
4、自杀绝笔信里,更有反常信息:
A、“我去了,但我真的不希望你们也散了,其实我们年后大批订单都来了,但我没有机会看到了……”
这句透露出,兆信缺少订单。而目前不过是阳历年刚开始,按传统生产周期计算,还是处于销售旺季,许多企业冲刺营销,正常情况下,订单不会很差。这是很大的风险信号。
B、“……只要能把模具付钱买出来你们是可以做成功的,也可以自发的大家都投一些资金去成立一个公司,可以找供应链来现金采购生产,总之我真的不希望你们散了……”
这句透露出,公司连买模具的钱都难直接拿出。珠三角三角债确实很严重,但创始人说他平常不看货款回笼,令人难以置信。这是生命线,怎会不知?几个月来,供应商持续找他,他难道不清楚事实?自杀值得同情,绝笔信掩盖事实不值得原谅。
业内有消息说,兆信可能借了高利贷,利滚利已经让他难以支撑。在证实之前,我觉得还是需要回到基本的产业面反思这一悲剧个案。
小型代工厂在议价权、应收款方面都没多少话语权。我认为,兆信的问题还是智能手机市场与产业链问题。它反映出,当一个产业步入成熟期后,那些、没有创新能力、缺少品牌影响力、没有生态体系只靠价格与硬件成本驱动的企业,将率先出局。
当然,宏观因素也不能忽视。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出口受到抑制。尽管中国智能手机在海外一度红火,但当几乎所有的品牌都集中到东南亚、南美、中东、俄罗斯等地之后,竞争便加剧了,而竞争的主体,主要还是中国企业之间。苹果、三星尽管在国内受到冲击很大,但在海外,想要突破它们的防线,短期还很困难。
兆信虽然只是一家代工厂,但它难以逃避一个高度同质化的全球市场竞争。创始人自杀的原因即便多重,最重的脉络、核心的原因一定绕不过这个基本产业面。
这也给红得发紫的小米甚至华为在内的巨头敲响了警钟,并将直接影响联发科等上游公司。因为,许多时候,打着性价比旗号的竞争,不过就是依靠高度同质化的产品创造出货规模,拉高现金流的手段。当小米不断渲染它的700多亿营收而净利少得可怜的时候,如果不能尽快在所谓生态体系上有实质性的突破,比如在内容、终端、系统、分发上更加垂直一体化运营,即便危机不像兆信那么惨,但竞争动作肯定会发生某种变异,比如盲目多元化,试图东方不亮西方亮。
回过头来,我认为,余承东的话不是故弄玄虚,而是一种符合趋势的判断。当年的功能机已经走过这条路。当本土企业一片欢腾的时候,它们没有意识到,产业变迁已到临界点,危机来临后,又是一个危机转换。当然,手机与互联网的融合,尤其是O2O化给了中国企业一种支撑,但当所有企业都朝这一方向迈进时,它同样会陷入一片红海。
再多说几句。兆信危机,同样波及上游产业链。尤其是那些打着Turnkey解决方案的联发科、展讯、Marvell们,它们是中国山寨与杂牌手机的支撑。这种模式打败了摩托罗拉、诺基亚,但当产业成熟后,它们也为自己埋下了不堪。今天消息说,Marvell手机处理器可能卖给CEC,不过就是这种竞争惨象的表现之一。
而在我眼里,兆信的危机甚至还会波及手机之外的平板产业。因为,两类产品背后的供应链日益趋同。事实上,早在去年7月,知名平板供应商弘鑫泰宇美女总经理谭晓玲便透露,上半年,行业很多规模很大的工厂都在倒闭,“方案商我了解到也是有几个直接倒掉了,老板跑路了”,必须尽快跨出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