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期,育碧动作连连,新闻不断。
在主机领域,育碧的王牌大作《刺客信条》系列续作一再延缓,发售日遥遥无期,还推出了一些新的大作IP,并且要复活一些经典IP;在手游领域,育碧全面进军中国,还收购了《2048》的开发商Ketchapp。
一系列行为背后,育碧到底想干什么?
我们可以从最近的一则新闻中寻找答案:9月底,育碧创始人兼CEO Yves Guillemot成功赢得了独立股东的信任,得到了65%的支持率,继续连任育碧CEO一职。而之前想要恶意收购育碧的维旺迪,在这一次的股东大会上没有获得任何的董事会席位。
虽然育碧度过了这次危机,但是外界普遍认为,维旺迪不会放弃收购行为,未来可能还会发动攻势,而育碧这家老牌游戏公司最近这些年因为口碑下跌和财政收入不稳定等因素,倍受外界批评和指责,这正是维旺迪可以趁虚而入的直接诱因。经历了诸多浮沉之后,育碧现在希望通过在主机和手游两大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来改变公司的处境。
内忧外患
育碧这些年来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多个层面,就旗下产品来说,经常表现不稳定,素质良莠不齐,这种不稳定除了使得育碧口碑不断下滑之外,也反映在财报的不稳定上面,例如2013年Q2育碧销售收入7600万欧元 ,同比降42%,这是因为当年《幽灵行动4:未来战士》表现不佳,而在2015年上半年,育碧总销售收入下滑57%至2.07亿欧元(14.3亿元),按照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该公司净损失6570万欧元(约7100万美元)。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当时育碧没有发布新的大作,虽然之前发售的大作持续带来收入,但是新的大作缺乏使得财报出现了下滑。
正是种种状况使得维旺迪看到了育碧的软肋所在,试想育碧如果可以长期保持很高收益,那么维旺迪对于收购育碧一事就必然会更加谨慎,试想如果育碧再来一次财政收入下滑的状况,那么股东必然会大受打击,到时候维旺迪想要完全收购育碧也并非不可能,恐怕这也是为何育碧要持续推出一些改革措施的缘故所在。
育碧为何陷入危机?
之所以旗下产品和财报表现不稳定,主要是因为育碧之前延续多年的研发模式出现了状况,主要表现在过度依赖《刺客信条》系列,以至于这个系列在过去几年推出太多的产品。
在过去数年,育碧每年都会有一款该《刺客信条》系列的正统续作问世,公司要投入巨大的研发资金和较长的研发周期,这些续作需要育碧全球二三十个工作室共同协作开发——如此庞大的一个工程体系,想要不出错实在太难,因此每次续作出来后都会因为Bug和优化等问题,引起玩家和媒体的吐槽和批评,于是育碧还要在公关方面花费大量精力来消除这些负面影响,这在《刺客信条:大革命》的时候达到了顶峰。
过度依赖《刺客信条》系列也带来了其他问题,从2014年年底发售的《刺客信条:大革命》到2015年年底发售的《刺客信条:枭雄》之间的时间里,育碧缺乏类似级别的3A大作,导致育碧2015年上半年财报下滑。
育碧的种种遭遇,无疑反映了快速量产化3A大作模式的做法面临一些问题。在主机游戏领域,SE和KONAMI等公司都减少了3A大作的产量。不少评论家指出,未来3A大作将更加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比如R星,《GTA5》研发多年,自2013年推出后依然在盈利,在过去的一年中,这款游戏为Take-Two带来了超过7亿美元的收益,也验证了这种精耕细作的模式似乎要更为稳妥一些。
育碧变革举措的效果如何?
面对财务到口碑的种种负面情势,育碧正通过多层面的各种举措试图改变现状,目前来看,他们的努力还是取得了一些效果。
1。刺客信条续作延缓
此前《刺客信条》系列几乎一年一款正统续作的节奏,已导致了玩家口碑的下滑,因此在主机游戏上,育碧不再采用以前那种量产化的开发模式,大大放缓了主机平台上这个系列新作的研发进度。此前育碧已经宣布《刺客信条》正统续作不会在今年发售,最新的消息是,这个续作很可能明年也不会发售,育碧CEO Yves Guillemot表示只有当准备充分的时候,确实感到有创造性突破的时候,这个系列才会重返市场,所以2017年我们可能也无法看到新的《刺客信条》续作。
2。更多的大作IP和经典续作
另外,育碧也推出了更多的3A大作新IP,例如《看门狗》系列和《全境封锁》系列。其实早在三四年前,育碧就投入巨额资金研发这些新的IP,就目前来看,这些IP产生了巨大的财务收益,并且正是这两个新IP的活跃使得《刺客信条》系列得以有喘息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因为是新IP,玩家对这两个系列的评价要宽容许多,这对于育碧改善公司形象大有助益。
另外,新IP产品也能对育碧旗下的多款大作起到互相衔接的效果,不至于再出现像2015年上半年因为缺乏大作而导致收入同比大幅下滑的情况。例如,今年3月发售的《全境封锁》引发热潮后,将于11月发售的《看门狗2》则成功担起了延续头部产品效应的重任。
从财务报表我们也可看出新系列带来的巨大效益,育碧2016-2017年Q1财报(截至2016年6月30日)显示,公司营收达到了1.53亿美元,高于预期的1.376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
育碧公司CEO兼联合创始人Yves Guillemot在报告中指出:“2016-2017年Q1财报的表现已经证明了数字游戏业务优秀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证明了公司很好地执行了战略计划,第一季度玩家的参与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样的表现多亏了《全境封锁》,《彩虹6号:围攻》和《饥饿的鲨鱼世界》。”从Yves Guillemot的表述我们不难看出,他提及的三款游戏中,《全境封锁》排在第一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近,育碧也表示要复活更多老的经典系列,Yves Guillemot提到的《彩虹6号:围攻》就是经典系列《彩虹6号》的最新作,表现同样不俗。此外,最近育碧确认了《超越善恶》系列新作正在研发中的消息,这个系列初代在2003年发售,在玩家中口碑相当高,IGN评分高达9.0。还有传闻说育碧旗下经典的《细胞分裂》系列新作也在研发中,该系列上一作《细胞分裂6:黑名单》于2013年推出,虽然口碑较高,但是过于硬核的难度使得最终销量未达到育碧的预期,此后一直没有新作的消息。
总而言之,推出更多的大作IP和复活经典IP,都是提升玩家口碑的尝试,至少从财报上,这两项举措有一定成效。
3。收购手游发行商和开发商
除了在主机游戏领域动作连连之外,在手游领域育碧也有诸多重大举措。相比起此前只是在手游领域试水,现在育碧明显想要在手游领域有更多的作为。
育碧Q1财报中CEO提及了三款重要游戏,其中有一款手游是《饥饿的鲨鱼世界》。最近几年,育碧在财报中很少会提及手游作出的贡献,由此可见育碧凭借这款手游已经在该领域有所斩获。值得一提的是,《饥饿的鲨鱼世界》并不是iOS和安卓最畅销的游戏,但App Annie数据显示,《饥饿的鲨鱼世界》进入了48个国家的iOS畅销榜前500,并且在发布后不到6天时间内就突破了1000万次下载。
或许正是因为在手游上尝到了甜头,最近育碧收购了《2048》发行商 Ketchapp,这家公司在业内有“山寨”的争议,因此有些业内人士对这起收购案感到不解。但是换个角度来看,育碧自己研发手游经验并不算丰富,虽然《英雄无敌》、《雷曼》系列、《CSI:罪案迷踪》、《特技摩托:前线》、《波斯王子:影与火》等手游都曾经创造出不错的成绩,不过盈利周期都不长,热度下降较快,所以育碧或许可以通过收购知名发行商的形式,令手游更好的给公司营收做出贡献——虽然Ketchapp在研发上有山寨争议,但是该公司强大的商业发行能力却在业界处于领先地位。
Ketchapp 在手游行业中确实属于高产者,原因在于 Ketchapp 自始至终都是扮演发行的角色,且与开发团队合作推出的游戏都是轻量级别,不管是内容深度还是系统架构都非常简单。其次, Ketchapp 在游戏中无一例外地植入了交叉推广机制,因此 Ketchapp 旗下游戏的平均下载量都很高。另外 ,Ketchapp 也很看重社区分享和分数比拼,这就造成了用户之间为了攀比而增加了游戏留存时间,在业界看来这根本就是一种病毒式推广。
除了收购Ketchapp外,育碧在去年还收购了手游研发公司Longtail工作室,并以此为基础成立Halifax工作室,借此强化移动游戏的研发能力,这在当时普遍被外界解读为育碧准备全面进军手游市场发出的显著信号。
4。全面进军中国手游市场
如果说收购Ketchapp是为了完善手游发行业务,收购Longtail是为了加强手游研发,那么育碧在中国手游领域的一系列行为,则意味着育碧想要在这个拥有着庞大手机用户的国家有更多作为。
今年7月底的时候,国内游戏发行商胜利游戏宣布与法国育碧Ubisoft联合研发和发行全新移动游戏《刺客信条:血帆》,故事将围绕《刺客信条4:黑旗》构建的海盗世界观展开。这款手游由胜利游戏获得育碧授权推出,胜利游戏CEO肖健表示,这是一款“重金投资金牌团队打造的国际化手游大作”。
育碧重视中国手游市场,或许也和主机/PC游戏在中国面临的一些难题有关。一个是审批难题,数年前据说育碧的《刺客信条3》要引进到国内,但是因为审批上的诸多困境没能成功。另外,虽然主机入华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国行主机销量一直难有突破,今年7月Niko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国行PS4与Xbox One总销量才55万台,仅仅是世界销量的1%左右。双重困境下,育碧那些主机大作在中国很难有太大作为。
所以,育碧通过授权的形式,让《刺客信条》等名作的手游版在中国推出,更容易扩大育碧旗下品牌在国内的号召力。《刺客信条》系列此前推出的手游版大多都是单机类型,但盈利周期不长,作为一款移动网游的《刺客信条:血帆》如果在中国市场能够取得成功,对于育碧来说是重大利好,在未来不但可以效仿这一案例授权更多旗下经典IP进入中国手游领域,在收入方面也可以带来一定提升。
无论是自己在手游领域的收购还是授权等行为,都说明育碧迫切想要建立起更广阔的手游产品线,使得公司未来财政收入更加稳定。虽然育碧现在主机大作研发渐趋稳定,但是3A大作研发费用越来越高,因此立项数量在逐渐减少,而且谁也无法保证未来某款大作不会出现问题,因此研发资金少周期短但是数量众多的手游可以丰富整个育碧的产品线,就像我们中国人经常说的一句老话一样: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结语:
在如今的环境下,游戏大厂纷纷转型,日本的KONAMI和SE那样早就大力转型,已经打造了一些拳头手游产品,相比之下育碧的行动其实并不算快。不过,比起日本另一家同样是近年来名声不佳的CAPCOM,育碧的转型力度还是大得多,CAPCOM同样缺乏手游研发经验,但是目前还没有进行收购、授权等行动,依然坚持自研手游,但效果似乎还不尽如人意。
很明显,育碧的种种变革举措,都将对公司今后的发展影响深远。维旺迪在未来可能会再度发起对育碧的恶意收购,而育碧转型的效果,不仅将决定着他们未来的财报表现,也决定着他们未来是否能够更好去应对维迪望的挑战。